今年,多位演藝界名人因涉毒而相繼被捕的消息不斷刷新公眾的眼球。事實上,吸毒并不是新鮮事,海洛因、冰毒、大麻、搖頭丸等毒品的名稱早已為人熟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57條規定,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
毒品有傳統毒品和新型毒品之分。數據顯示,我國吸食新型毒品人數每年增長30%左右,其中青少年占86%。其實,所謂“新”并不是指最新研制出來的毒品。北京中生朗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桂勇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新型毒品”是一種通俗說法,業內稱為“合成毒品”,即以化學合成為主的一類精神藥品。
陳桂勇介紹,毒品主要分為三大類,一類是中樞神經興奮劑,苯丙胺類藥物如冰毒、搖頭丸等;一類是中樞神經抑制類藥物,阿片類如海洛因、鴉片、罌粟殼等;另一類為致幻劑,比如K粉、大麻、可卡因等。
然而,不論傳統毒品或是合成毒品,被人們發明或使用的初衷并不是為了吸食,而是用作治療性藥物,當它們遇到“濫用”這個魔鬼時才成為使用的“禁區”。
曾是救人性命的良方
很多合成毒品其實都曾經是著名跨國制藥企業的“杰作”。一個化合物被發明出來,最初是作為治病救人的藥物,而最終被用作毒品,肯定不是發明人的初衷。
比如,冰毒、搖頭丸都屬于苯丙胺類藥物。1933年葛蘭素史克公司的前身史克制藥首次將苯丙胺用于緩解充血,二戰期間還作為士兵緩解疲勞的藥物;搖頭丸同時具備興奮和致幻兩種功效,1914年德國默克制藥還為它申請了專利,二戰期間被用作興奮劑發給士兵,很多心理醫生也會用搖頭丸來治??;氟硝安定可用作鎮靜劑和麻醉等用途,由羅氏制藥公司發明,具有很好的安眠效果;K粉的化學名稱叫“氯胺酮”,在醫學臨床上一般用作為麻醉劑使用。
同樣地,傳統毒品如罌粟可以顯著治療抑郁,安神止痛,改善人體情緒;20世紀初開始,含有大麻樹脂的藥物被廣泛用作止痛和鎮靜藥物;嗎啡具有強大的鎮痛作用,可用于緩解晚期癌癥病人的癌性疼痛。
然而,一旦這些藥物被濫用后就變成了毒品。北京大學中國藥物依賴性研究所副所長劉志民指出,我國依賴性藥物濫用的形勢嚴峻。目前我國濫用毒品以海洛因為主,阿片類流行濫用在多數地區得到遏制,但以苯丙胺類興奮劑為主的合成毒品流行蔓延。
嚴格地說,毒品在醫學臨床上用來治病的范圍相當狹窄。如阿片類藥物在醫師的嚴格控制使用下是一種止痛劑、興奮劑。但總體來說,它治療作用小,副作用卻大得多,因此稱為毒品而不是藥品。
而且,由于現代農業的培育技術和化學提純技術的發展,使得毒品的提取制備工藝大大提高。比如,傳統天然的大麻植物干品被當作毒性較低的軟性毒品,而現在大麻中的活性成分四氫大麻酚的含量大大提高,人在吸食大麻制品后,會產生強烈的致幻效應。
警惕“吸一口不上癮”
“相比鴉片、海洛因等主要取材于天然植物的傳統毒品,合成毒品會直接作用于人體中樞神經系統,興奮、致幻或中樞抑制作用更強,比傳統毒品更易成癮,對人體的危害更大。”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國藥物濫用防治協會副秘書長曲曉光表示:“有些人認為,吸食搖頭丸、K粉等新型合成毒品,沒那么容易上癮,偶爾吸吸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損害,這樣的認知都是錯誤的。”
據介紹,合成毒品對人體組織器官,特別是大腦中樞神經的損害是不可逆的。在吸食后,人體中樞神經會形成水腫,水腫消失后會結疤痕,中樞神經因而受損,吸食者就會精神異常,出現急慢性精神障礙,甚至出現被害妄想、追蹤妄想、嫉妒妄想以及幻聽等病理性精神癥狀。
而且,合成毒品對人的心臟、肺部、生殖系統都會產生致命性損害。比如,過量或重復使用搖頭丸會誘發心臟病發作(如室顫、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急性腎衰竭、高燒不退、橫紋肌溶解等,尤其是在大量飲酒后,搖頭丸的毒性會增加,小劑量也可能導致吸毒者突然死亡;冰毒中毒嚴重者會產生驚厥、腦出血、昏迷致死。
更嚴重的是,受藥物作用影響,在極度興奮、縱欲和放松狀況下,吸食者容易發生違法犯罪行為,尤其對處于身心發育期的青少年危害極大。
“使人成癮是毒品最本質的特征,包括精神依賴性和身體依賴性。”曲曉光告訴記者,“吸食合成毒品后,吸食者的精神已經被控制。一次足量嘗試合成毒品就可產生快感,對于吸毒者心理上所產生的效果和感受甚至比海洛因還要強烈,由此會導致頑固的‘心癮’。”
比如,冰毒在人體內的作用快而強,吸食后可產生強烈的依賴性,而一旦斷藥,會出現戒斷癥狀。用藥后精神興奮,性欲亢進,對食物和睡眠的要求降低,常導致激動不安和暴力行為。
難逃科學檢測
陳桂勇介紹,毒品檢測分初篩和實驗室鑒定兩個階段。初篩是利用膠體金法原理,使用試劑盒從尿液、唾液、血液等人體樣本中檢測毒品的殘余量。其中,尿液和唾液的檢測比較方便。
“比如,警方在排查‘毒駕’時,可以使用檢測唾液試劑盒,讓司機吐一口唾液,1~2分鐘就可以完成檢測。”陳桂勇告訴記者。
目前,中生朗捷自行研制的一種唾液檢測產品將多種毒品檢測集于同一試劑盒,可在第一時間發現“毒駕”司機吸食的毒品種類。如果嫌疑人吸食過海洛因、鴉片、罌粟、冰毒、搖頭丸、麻古等,兩天之內檢出率可高達95%以上。
“相比尿液,唾液取樣更方便和干凈,而且不受場地、性別限制,同時可以避免樣品的摻假和調包,可大幅提高檢測效率,節省人力和物力。”陳桂勇解釋道,“唾液檢測是一種新興檢測方法,可讓更多執法人員接受。”
由于毒品在體內有半衰期,如果檢測時間點距離上次吸毒時間較長,在尿液和唾液中無法檢測時,可以借助實驗室鑒定。通常,實驗室鑒定可利用液相色譜、質譜檢測、毛細管電泳等方法來檢測血液、尿液、唾液、毛發、排泄物等樣品中的毒品及其代謝物。
不同人體的新陳代謝速度不同,毒品在體內殘留量也不同。比如,毒品在尿液中的半衰期是3至5天,而在毛發中可殘留半年至一年。“當年日本明星酒井法子涉嫌吸毒,為了消除體內殘留毒品而逃跑躲避檢測,被捕后警方對其進行尿檢未發現毒品反應,但隨即對其毛發做了實驗室鑒定,結果呈陽性。”陳桂勇解釋道。
來源:健客網社區